技术优势

角色的转变        — —沈国良

几位搞了二十年印染技术的老同学相聚,他们唉声叹气,失业了,工作很难找,一直搞技术,技术搞得很好,但不会跟人交流了,很苦脑。

去年年底,一位染厂的老总告诉我,他已经叫染厂的技术科长去跑业务了,我笑了笑,因为该技术科长技术很好,但个人能力强,自以为技术权威,很难带动一帮人。

经常跟萧山某染厂企业老总交流,他总是说下面的技术科长人废了,整天上班后上电脑玩偷菜(网页游戏),中午睡一觉,干事情提不起劲来,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,一天就很快过去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搞了二十年技术的我也经常说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,管理第一位,技术第二位。

其实这二十年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年代,对于印染业来说,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卖方市场,市场上产品很好销,只要有一技之长,有胆量,完全可以凭个人力量淘得第一桶金(管理差点、成本大点无所谓),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下期市场完全变为了买方市场,产品极大的丰富,同质化现象严重,一个企业跟外界竟争的核心是团队,个人的力量已显得微不足道,甚至我经常说如果一个企业用个人能力很强的人。那这个企业很危险,想必大家也能想的到。

一位搞了二十年技术的老同学跟我抱怨他在某厂搞了十多个新产品,跟老总一说,老总第一句话就问有没有市场,他很郁闷,我就跟他说如果你是老总,你肯定也会这样想,如果你能先调研市场,再开发适合市场的品种,开发一个成功一个,那任何厂都欢迎你。

再如那位跑业务的技术科长,个人技术无可厚非,前几年我跟他们厂一起去上海参观,去到上海和从上海回来的路上,两位技术科长一直就谈滴液机不够,人手不够,我就问他们一套自动滴液体系统一天能吸多少样子,他们说800个,我就跟他们说如果一个样打10遍能成功,则能打准80个样,如果5遍呢,那是160个,如果4遍呢,那是200个,如此一算,你只要抓准确率,那你的设备和人员大大够用,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情况,关健还是没有管起来。

再如那位无所事事的技术科长,其实他要把精力花在管理方面,考虑成本,工艺等,染料是否过量,工艺是否准确等,那么我想,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。

噢,原来是简单,如果一个厂要走向成功,只要把角色转变一下就可以了。

一个十分有趣的现面,如果一个厂的管理者是搞技术的,那他技术管理得很严,如果是搞业务的,那他对业务管理很严。

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是搞技术的,一般企业发展慢些,因为不敢跨大步,但企业发展稳健,如果是搞业务的,那肯定要么发展很快,那么倒掉,把二者融合起来,该多好。

前十年我在萧山某印染厂打工时该厂老总对我说:厂里不缺干活的人,但缺少会管理的人,当初我不太明白,我自已搞了企业后豁然开朗。

所以我还是奉劝务位转换角色,真正地把自己当成管理者,抓大放小,紧抓住成本,质量不放松,于企业于个人都非常有好处。

这几年一直在跟很多朋友交往,但对于目前染厂的严峻形势,还是提议从转变观念,转换角色入手,对成本和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,那么以后的路会越来越宽。

 

(本文已收录于《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情报网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》)